首页 > 重庆 >

地狱变相

地狱变相

  • 地址:
  • 开放时间:
  • 门票价格:
  • 电话:
景点描述:'地狱变相'最早出现在六朝时期的佛教美术中。据《历代名画记》记载,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张孝师、卢棱伽、陈静眼等都曾画有'地狱变相'。又据《益州名画录》载,在成都的唐代寺院中,也有许多知名画家所作的'地狱变相'壁画。惜这些作品现已不存。  石窟艺术中保存下来的'地狱变相'除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制作于五世纪中叶的壁画,以及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第17窟内的壁画外,在四川五代、宋代石窟中还有为数不少的石雕作品。通过比较可以看到,四川石窟中的'地狱变相'既不同于同类作品的中亚模式,也不同于中原模式。并且,造像的粉本很可能是复制于当时蜀地某些寺院中的壁画。就多数作品而言,情节较为简单,甚至有的未刻出地狱的种种恐怖场面。  目前,见于我国石窟艺术中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艺术形象最生动的'地狱变相',应首推大足宝顶大佛湾第20龛,此可谓登峰造极之作。  宝顶大佛湾'地狱变相'刻于'六耗图'右侧壁上。全龛高13.8米、宽19.4米。造像可分为四层,其构图形式如下图表。  一层紧接岩檐,在十个小圆龛内刻十方请佛。  二层正中坐地藏菩萨,头戴宝冠,胸饰缨珞,右手结印,左手捧摩尼珠;目光腑视,悲怜慈祥、关注着地狱里的芸芸众生。另从地藏手中宝珠内,发出六道毫光,上两道横贯龛顶中两道射于左右'十王'雕像中,下两道通至地狱,以示其智慧之光如悲怜之心上达天庭,下至地狱。  地狱两侧,各有五身头戴通天冠或冕旒,双手捧笏或抚案的'十王'及'两司'坐像。  十王,为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的总称,始于唐末,全称十殿阎王。地狱十王信仰虽以佛教形式出现,且以《阎罗王授记经》来支持与传播,但它并非源于印度本土,而为中国依附佛典而创的产物,_与民间实际的丧葬行事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故属于民间佛教信仰的范畴。  十王信仰的内容主要在于人死后所要面临的审判问题。按其要求,所有人在世间所做的善恶,无论是否已经得过赏罚,都要在冥府中历经一次次严格而且绝对公正的判决。善者得生净土,至少免受痛苦;恶者得备受折磨,受尽最残酷的刑罚。在十殿冥府中,亡灵每七日得过一个殿,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到第七殿后,至百日、周年、三年则到八、九、十殿。  地藏两侧十王及'两司'像由左至右是:  1.'现报司官'。榜题云:'欲求安乐。住人天,必莫侵凌三宝钱,一落冥间诸地狱,喧喧受罪不知年。'  2.一七日:'秦广大王'。榜题云'请王遣使检亡人,男女修何功德因,依名放出三涂狱,免历冥间遭苦辛。'  3.二七日:'初江大王'。榜题云:'罪如山岳等恒沙,福少微尘数未多。倘得善神常守护,往生豪杰信心家。'  4.三七日:'宋帝大王'。榜题云:'罪苦三涂业易成,都。缘亲命祭神明。愿执金刚真惠剑,斩除魔族悟无生。'  5.四七日:'五官大王'。榜题云:'破斋毁戒。杀鸡猪,业。镜昭然报。不灵若造此经画像,阎判放□□□。'  6.五七日:'阎罗大王'。榜题云:'悲增普化亦盛灵,六道轮□不□□。教化伏苦思汝辈,故现阎罗天子形。  7.六七日:'变戍大王'。榜题云:'若人信不思□识,书。写经文咐受持。舍命□超三恶道,此身□入阿鼻。'   8.七七日:'泰山大王'。榜题熄灭不存。   9.八七日:'平正大王'。榜题云:'时佛舒光满大千,普臻龙鬼会人天。释梵诸天冥密众,咸来稽首世尊前。  10.九七日:'都市大王'。榜题云:'一身六道苦茫茫,十恶三涂不易当。努力设斋功德具,恒沙诸罪自消亡。'   11.十七旧:'转轮圣王'。榜题云;'后王所历是关津,好恶惟凭福业因。不善尚忧千日内,胎生产死夭亡身。'   12.'速报司官'。榜题云:'桥船不造此人痴,遭险栖惶恐始知。若悟百年弹指过,修斋听经莫教迟。'  以上榜题,分别表明了'十王'各自对待不同亡人的态度。从人死后到'秦广大王'处'报到',看是否有功德可免除'三涂狱',依次到'转轮圣王'处,都反复阐述无论有何罪过,哪怕是做了恒河的沙子那样多的坏事,只要设斋做功德,都可以既往不咎。  此外,在'十王'及'两司'之间,侍立十余尊书记判官鬼卒等像。他们或手持锡杖,或手捧文薄,或握卷,或执旗;有的稳重于炼,有的英武俊秀,有的剽悍强壮,有的凶神恶煞,有的阴险狡诈。神态各异,形象夸张而性格逼真。恰似宋代社会一整套官僚机构和官吏差役的缩影。  在第二层左下侧有一秤,秤钩上现'业'字,此即'业秤'。在右下侧有一大圆圈,上面仍现'业'字,此谓'业镜'。'业'意指造作,泛指一切身心活动,有身业(行动)、语业(言语)、意业(思想活动)之分。'业秤'就是佛教所谓幽冥世界用以衡量众生善恶的秤。'业镜'则是幽冥世界摄取众生善恶行为的镜子。据《楞严经》卷八说:'有恶友业镜火珠,批露宿业,对验诸事。'  经过幽冥'十王'的审判和用'业秤'、'业镜'的反复验对,便决定其'罪人'的去处。为此,第三层和第四层便刻了十八层地狱种种恐怖的施刑情景。 第三层共有十组,从左至右是:  1.'刀山地狱'。山上尖刀林立,二人被扔于刀山之上,数刃穿破其身。山下一狱卒左手指刀山,右手倒提一人,正欲抛向山上。狱卒后有一位戴枷女囚,眼望刀山,惊恐不已。榜题云:'每月一日,念定光佛一千遍,不坠刀山地狱。赞曰:闻说刀山不可攀,嵯峨险峻使心酸。遇逢斋日勤修福,免见前程恶业牵。' 2.'镬汤地狱'。大铁锅置于猛火之上,锅内油汤沸腾,尸骨成堆。一马面狱卒手持木棒,在锅内猛力搅拌。石壁里侧,一狱卒右手握锤高举,左手抓住一妇女头发,正欲将其扔进锅里。妇女见状,用手遮眼,以示其景惨不忍睹。榜题云:'日念药师琉璃光佛。千遍,不坠镬汤地狱。劝君勤念药师尊,免向镬汤受苦辛。落在波中何时出,早修净土脱沉沦。'  3.'寒冰地狱'。图版二十二男子赤身裸体,须眉挂霜,唇白齿颤,双手抱膝,挺缩一团,冻得似肌肉骨头都在收缩。榜题云:'日念贤劫干佛一干遍,不坠寒冰地狱。就中最苦是寒冰,盖因裸露对神明人但念诸佛求功德,罪业消除好处生。' 4.'剑树地狱'。该图下部已毁无存,上部亦仅见枯骨数根。  5.'拔舌地狱'。一位罪人被捆在柱上。一马面狱卒单腿压其胸,以手撬其口,正欲割下他的舌头,榜题云:'□□□□□来□千遍,□□□□地狱,赞曰:拔舌更使铁牛耕,万种凌持不暂停。□□□王亲叫问,□□□□□□□。'  6.'毒蛇地狱'。两人被三条毒蛇紧紧缠绕,从其后背进,胸口出。旁一狱卒抓住一妇女投向毒蛇,妇女见状,以袖掩面,吓得魂飞胆丧。榜题云:'□念大势智(至)如来一千遍,不坠毒蛇地狱。赞曰:菩萨慈悲广大多,救苦常教出爱河。九品莲花露有分,毒蛇岂敢便相□人' 7.'坐碓地狱'。一狱卒双手推碓柄,双脚踩碓尾,将碓窝中的'罪人'碓得肢体断裂,腹破肠出,血肉飞溅。榜题云:'月念观音菩萨千遍,不坠坐碓地狱。赞曰:斩身坐碓没休时,都缘造恶不修持。观音哀怒众生苦,免离地狱观慈悲。'  8.'锯解地狱'。一'罪人'头朝下,两腿分开向上。两位狱车将一把大锯嵌入'罪人'腿间各执一端,用力拉动。榜题云:'日念卢舍那佛千遍,不坠锯解地狱。如来功德大圆明,由如朗月出群星。但念能除多种罪,锯解无由敢问君。'  9.'铁床地狱'。熊熊烈火中,一铁床置于其上。床右侧下方一狱卒头前倾,唇前伸,手握吹火筒。正用力吹火。铁床上骸骨一堆,床里侧一人手摸其背,痛不堪言。榜题云:'日念药王药上菩萨千遍,不坠铁床地狱。菩萨真名号药王,铁床更用人烧烊,直饶造业如山重,但念真名兔众殃。'  10.'黑暗地狱'。一对男女,双目失明,正探路前行,以盲人喻黑暗。榜题云:'日念释迹牟尼一干遍,不坠黑暗地狱。赞曰:持斋事佛好看经。积善冥司注姓名、更诵弥陀一干遍,自然黑暗显光明。'  第四层有八组地狱图,由左至右依次是:  1.'截膝地狱'(图版十九)。造像可分为上下二层。上层从右至左依次是:  '脲陀女卖酒坠地狱':脲陀女头挽双髻,身着襦服,手捧酒瓶,为人沽酒。其旁一男子,手捧酒杯,去劝一位身着袈裟的比丘饮酒。比丘正伸出右手,欲接酒杯畅饮。其意是说,比丘本来很守戒规,但最终未能受住沽酒男女二人劝酒的诱惑,从而导致饮酒犯戒。佛教就此认为,饮酒者有'罪',卖酒、劝酒者'罪'同一样。  '王崛摩罗饮酒坠地狱':王崛摩罗酒后乱性,为淫匿其母,便杀戮其父。当母蔽衣露怀与外人私通时,他又持刀杀外人。  '夫不识妻':丈夫醉酒后浑身乏力,袒胸站立,腰间露钱串,两眼醉意朦胧,似闭非闭。其妻去搀扶他,抓其头发,使劲摇晃,他却用手拧住妻子耳朵,似不相识,无动于衷。  '父不识子':父亲醉酒后袒胸坐于床上,双目乜斜,对躬身侍奉的儿子全然不睬。  下层由左及右是:  '兄不识弟':哥哥醉酒后,仰坐地上,衣襟分开,推开前去侍奉他的弟弟。面呈不识之色,对弟弟大喊大叫,蛮不讲理。  '姐不识妹':姐姐醉酒后昏昏欲倒,踉踉跄跄,头侧一方,动作恍惚,用手去摸搀扶她妹妹的胸口。  以上所表现的都是一些酒后乱人性,犯戒规的典型事例。显然,它与佛教的戒律及其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都有着很大的冲突。为了让人们引以为戒,所以便在截膝地狱下层右侧刻了饮酒犯戒后的受罚场面:一罪人戴枷,枷上题'三为破斋并犯戒,四为五逆向爷娘'数字,罪人头前刻有'不信佛言,后悔无益'的警语。另一罪人赤裸上身,双脚屈直,仰坐地上。旁一狱卒正左手按其双脚,右手举刀向其膝部砍去。再一罪人两乳下垂,无鼻无眼,无指无足,口张无舌。  本来,按照宗教的要求,此组造像的原意是想通过几个醉酒后有损德行的场面来劝人戒酒,但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它,却常引起人们对饮酒情感上的某种共鸣。图中采用反衬的艺术手法,把各种醉酒昏乱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感人。每个'醉人'都似现实生活中的'醉鬼',传神入微,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可谓是一幅生动而又形象的人间'醉酒图'。  2.'阿界地狱'。一座城堡,四周被围墙围住。围墙上的毒蛇猛犬口吐烈焰,燃遍全城。此地狱专门惩罚那些不听佛的劝戒而食肉的众生。  3.'饿鬼地狱'。造像分两部分。上部右侧有一头大颈细的饿鬼。左侧有一半裸饿鬼;其手抱于胸前,正在吃人,被吃者尚剩半截未尽。下部坐一饿鬼,戴枷,上有'业镜召然报不虚,破斋毁戒杀猪鸡'的警语。此地狱专门惩罚破斋犯戒者。  4.'刀船地狱'。造像亦分两部分。下部船上尖刀林立,两'罪人'被刀尖所戮,嚎叫不止。'佛告迦叶:'一切众生,若当作贼,坠刀船地狱。纵广八万由旬,中有丁方长四寸,□赋人入中,爽其筋骨,是名大苦。'迦叶白言:'珂佩四器,皆亦不听,我等声闻,亦复如是。'  '刀船地狱'上部所刻为'养鸡女'。她头扎双股高发髻,着尖领窄袖孺服,俯身轻提鸡笼,笼前两鸡争啄蚯蚓,宠下群鸡争相而出。'养鸡女'脸庞丰满秀丽,体格健壮敦实,表情稳重温和,两唇轻抿,嘴角微翘,真实地表现了农家妇女'养鸡乐'的情景(图版五)。她与周围阴森恐怖,受刑人呼天号地,牛头马面狰狞,令人毛骨惊然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有如'鹤立鸡群'。故今多有论者据此认为,古代匠师属劳动人民,在此雕刻'养鸡女',是他们同情劳动者,反对宗教教义和突破宗教造像仪轨的结果,是古代艺术创作中人民性的表现。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榜题已经说得明白,'一切众生,养鸡者入于地狱'。再者,在'养鸡女'右下侧,刻有一座双檐四角塔,塔前有一卷发立身人像,身着僧袍,左手握经卷,右手指示作说法状。其身左刻'天堂也广地狱也阔,不信佛言,且奈心苦';右刻'吾道苦中求乐,众生乐中求苦'。意为佛徒于世间不贪食鸡和蛋,现在清苦,但将来升天堂则其乐无穷;众生在人间贪食鸡和蛋,现在很乐,但将来下地狱则其苦无穷。同样,'养鸡女'现在养鸡是'乐',但将来入于地狱是'苦'。因此,造'养鸡乐'于教义绝非叛逆而是遵循。此正如'截膝地狱'一样,雕刻大师采用反衬手法,于形象上总是力求更好地体现'善恶殊报'、美与丑、苦与乐的对比,在内容上始终贯穿'因果业报'、'贪爱造业'的宗教哲学思想。  5.'镬汤地狱'。造像同于第二层第三组。  6.'铁轮地狱'。一马面鬼卒推着巨轮,辗在一罪人'背上。'罪人'伏于地,作哀号状。鬼卒旁有一妇女,双手按住一兔于桌上。  7.'务戟地狱'。一位'罪人'单腿跪地,赤身裸体,双手被缚于柱上。身前一马面鬼卒手执长戟,戮穿其腹,戟尖从后背而出。 8.'粪池地狱'。在一口方形的大粪池中,有三个'罪人'在里面苦苦挣扎,池壁上两条毒蛇口吐火焰,喷向'罪人'。其左一鬼卒高举狼牙槌,猛向'罪人'击去。  另'粪池地狱'右侧,有一对老年夫妇相视而坐,子侍立于前。其母左手端金碗,右手端饭碗。但幼子只是从贪欲着眼,急功近利、竟舍金而取饭,此处以'金'喻'佛法',以小儿喻众生。  以上十八地狱的造像,都以极其洗炼的艺术手法,以及丰富而又生动的生活素材,加上神奇想象,表达出了各自惩恶扬善的内容。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幅巨大的石雕'地狱变相',无疑正是南宋现实社会中下层人们的苦难写照。  据考证,此部《地狱变相》的内容不是取自某一部佛经,而是多部佛经中有关地狱内容的综合产物。经勘校,宝顶大佛湾'地狱变相'中十八地狱的榜题经文,除'铁轮地狱'和'刀船地狱'中的两段经文不出于《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外,其余均出自于该经,只是少部分字句与《十恶品经》略异。另外,十王的榜题经文又与敦煌本《佛说十三经》中的'赞曰'大体相同。可见,大佛湾的《地狱变相》主要依据《十恶品经》和《佛说十王经》而作。 另据考证,地狱的名称主要见于《长阿含经》、《起世经》、《起世因本经》、《六趣轮回经》和《净度三昧经》等佛经中,有十六地狱与十八地狱之分。但大佛湾地狱变相中,十八种地狱的名称与上述佛经中的名称不完全相同。

重庆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