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山 >

澜石汉墓群

澜石汉墓群

  • 地址:
  • 开放时间:
  • 门票价格:
  • 电话:
景点描述: 澜石汉墓群在石湾澜石镇近郊。1960年文物普查时,于镇区北侧和东侧的古颡、八仙、大松诸山岗上发现。汉墓分布颇密集,但遭严重破坏,196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经1961、1962、1972、1973和1979年等多次省市有关部门大规模的挖掘,前后共清理战国晚期至东汉墓葬100多座,逐渐将其鲜为人知的面貌揭露于世。该处汉墓多位于各山岗之南坡,以东汉墓为多,墓之类型有土坑、木椁和砖室墓三种,而以后者居多。土坑墓多是长方形竖穴墓,底部为平面或加二层台,小者长近3米、宽约2米,大者长6~6.5米、宽3.5~3.8米不等。木椁墓亦为长方形竖穴墓,墓底有二层台,但木椁多腐朽无存,大者长6.5~7米,宽3.6~4米。砖室墓形制多式多样,其平面有长方形、中字形、十字形等多种,由墓道、封门、甬通、前室、后室、侧室和耳室等部分组成,最小者长3米,宽1.8米,通高2米;大型墓长可达11~12米,墓室宽2.3米,全墓宽亦可达11~12米。墓砖红色或灰色,大小不一,长方形墓砖长20~36厘米,宽9~21厘米,厚4~6厘米;楔形砖长32~36厘米,宽14~20厘米,厚4~6厘米。少数砖侧面印有纹饰,墓砖结砌错缝平铺,券顶,墓底铺砖或垫沙,亦有部分铺砖部分垫沙者,墓壁绝大多数有早期盗洞。  出土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壶、罐、瓶、簋、鼎、釜、盘、豆、奁、盂、案、杯等多种器皿,多施稀薄青或青黄釉,纹饰有刻划、拍印等形式的弦纹、带戳印方格纹、水波纹、蓖纹等多种;有井、灶、仓、船、屋等模型,牛、羊、猪、狗、鸡、鸭、鹅以及男女陶涌等。铜器有镜、钵、剑、五铢钱等,饰物有玛瑙、琉璃等,还发现过铁剑以及漆器的残迹。其中1973年挖掘清理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小型砖室墓,就曾出土包括上述各类的随葬品170多件。这些佛山有史以来首次出土的汉代文物,大多数种类和形制特点与广州地区出土的颇为接近,但亦不乏具当地特色者。如陶屋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多款干栏式建筑;陶涌中的女舞涌和男跪地俑,在省内亦是少见的;尤其突出的是一件水田模型,其旁附小船一、以田梗将长方形水田分为井字形,均以捏塑的手法,将农夫犁田、堆肥、和夏收夏种的繁忙景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充分说明东汉时期珠江三角洲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实行双季稻、牛耕铁犁先进耕作技术已经广泛推广的史实,从而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尽管目前此地的汉墓群已不复存在,但其出土的大量实物资料,为研究广东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至葬俗等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佛山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