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充 >

周口古镇

周口古镇

  • 地址:
  • 开放时间:
  • 门票价格:
  • 电话:
景点描述:位于蓬安县城区西北的周口镇,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有不少明清风格的民居建筑和古代文化遗迹尚存。最近,我和新闻界的朋友,在县文物管理所郑所长和小汤陪同下,兴致盎然地参观了这个古镇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三条老街。   盐店街在周口镇最北端,宋代以前叫驿马道,是早年从仪陇、营山方向进入周口镇及蓬安县城的重要门户。后来商贸繁荣,处于水陆要冲的周口镇成为川北货物的集散地,各种盐号商铺云集于此,遂改名为盐店街并一直延续至今。1933年,红四方面军一部即由此街进入蓬安县城,沿街留下不少石刻标语,故又称红军街。   此街宽约4米,长约百米,呈东北西南走向。街的东北端伸入龙角山麓,一株需5人合围的黄桷古树傲然挺立于街头。高逾3米的砖砌老式门坊,其上嵌有“周子镇”三个大字,矗立在街的西南端,与街那头的黄桷古树遥相呼应。   据郑所长介绍,此门坊为正式进入古镇的标志。《蓬安县志》载,周口原名舟口,又叫舟镇,取嘉陵江上往来舟船皆停泊于此之意。宋代大学者周敦颐,所作《爱莲说》一文传诵天下,世称濂溪先生,曾路过舟镇,转乘船只顺江下合川。蓬安士绅学子慕其学识人品,闻讯列队于驿马道旁,欢迎并盛情挽留濂溪先生逗留舟镇讲学,因此,舟镇又称周子镇。宋以后,特建濂溪祠,立石碑刻铭诗以作纪念。   街两旁是木穿斗结构的传统民居,看上去立柱因年代久远已经倾斜,而内行人讲实则相当牢固。屋檐下的石头街沿黑黝黝的,用手一摸,似有潮意;传说是盐挑子和盐包数百年间经常囤积在街沿上,盐粒长期渗漏渍染所致。偶见银发老人坐在门前藤椅上,眯了双眼晒太阳,神情闲而自得。又见两个穿开裆裤的顽童,头碰头趴在门旁一水桶粗的鹅卵石上玩耍,任人走过却连觑也不觑一眼。见我们惊奇,郑所长笑道,过去古镇的街沿上,家家户户门旁都有如此大一个鹅卵石,苦夏溽暑时节,人们便坐在上面纳凉聊天,好不惬意。这是古镇沿袭已久的风俗,而今在其他老街,却是难得一见的独特风景了。   穿过“周子镇”门坊,向西拐就到了长约800米的下河街。此街比盐店街略宽,自东向西抵达嘉陵江水码头。街上的小饭馆、杂货铺、剃头店、小客栈等比比皆是。来这儿的,多为附近沿江乡镇进县城办事的农民。事情办完,往往时已近午,与老街仅百步之遥的县城新街区那些装潢漂亮的餐厅,他们大多消费不起或不习惯,便邀约二三熟人,在此街经济实惠的小馆子,点几个菜,打一壶泡酒,再舀一大碗帽尖儿干饭,酒足饭饱之后,各自挑担背包,从水码头坐船回家去。   下河街古迹甚多,万寿宫和武圣宫分布在街中心地段的两边,沿江的街头,即今县土产公司库房处有濂溪祠遗址;正对街口的江岸有画江楼和刻诗石碑,传说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曾登临此楼描摹嘉陵江景色……可惜这些珍贵文物古迹大多不存了,仅留遗址供后人凭吊缅怀。   唯有老式民居保存较好,听居委会曹大妈说,去年峨嵋电影制片厂“古镇纪录片”摄制组,专门来这里拍摄过两个四合院的镜头。此街还有?景:因地势由高到低,下河街的台阶甚多,凡在台阶梯步处,堡坎上头的老房子外面,必有一排带长条凳可供休憩的木栏杆,当地人趣称为“美人靠”。说是过去古镇上,有姿色且又有闲暇的青春女子,常斜倚栏杆嗑葵花籽,看街上来来往往的红男绿女以消遣时光。这在我们听来,真是一幅艳美的古镇风情画。   顺河街最短,仅几十米长,紧挨着下河街南侧。与江面平行的街道上,其实只有半边老房子,另一边临江,视野十分开阔。半边街的房门大多紧闭着,鲜有人声。一个戴老花镜的大爷,在自家门口烧了一炉炭火,坐在矮板凳上,一只赤脚用脚趾居然拉得风箱呼呼生风;一只手握钳子夹住烧红的铁块,另一只手举铁锤在铁砧上敲打,“叮叮当当”的清脆声使这半边老街愈加显得空寂冷清。郑所长告诉我们,不久这条街就要消失了,它已列入了滨江大道的开发规划中。   半天的匆匆游览,周口古镇的三条老街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像这样基本完好且集中的老街,应该说在很多地方今天都难以见到了,这是历史留给后人的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如果政府能够投入适当的资金妥善保护及合理的规划古镇老街,这将推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南充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