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原 >

起凤街

起凤街

  • 地址:
  • 开放时间:
  • 门票价格:
  • 电话:
景点描述: 位于五一广场北部街心游园西畔的起凤街,是明初洪武年间扩建太原城后,由城郊圈入城内,开始形成的古老街巷之一。在当时,这条街地处府城的东南隅,其街面就缘南城墙根而自东向西。高大的城墙,斜坡形的马道,太原南门之一的承恩门以及巍峨的门楼,一字而就列于街南,近在咫尺。
起凤街之名,据说是由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腾蛟起凤”一词引得,因为在该街的东段北侧,即今铁路宿舍和太铁一小所在地,曾经是明清两代、上下五百多年间山西省的贡院。封建时代的帝王们,从山西选拔供自己驱使和服务的人才时,就是通过这里的贡院举行乡试,而山西全省的文人学子 ,在取得秀才的资格之后 ,就指望着经过贡院三年一试的秋闱,争得榜上有名,才能获得举人的功名,步入梦寐以求的仕途,完成由鸡变凤的脱胎换骨,产生质的变化,即所谓的“十年寒窗人未知,一朝闻名天下扬”。起凤街之得名,是读书人的一种良好愿望,哪一个参加乡试的人,不想由此得中?这似乎就是街名产生之因吧!
据地方志书载,明清两代的山西贡院,建筑辉煌,“周围五百六十二步”。它雄踞起凤街头,面对城墙马道和坐落在城头的奎星楼,背负文瀛水,“规则洪敞”。其大门三楹,前立三门四柱石牌坊,坊额“贡院”,门额“开天文运”。
整个贡院分东、西名点厅,东、西大栅坊,前版楼、明远楼、四座了望楼、大公堂、吏承所、弥封所、对读所、誊录所、受卷所、衡鉴堂、藻鉴堂、东监院、抡材堂、五径房、文昌祠、提调监试馆以及东西号舍八千余座。
关于贡院的号舍,因明初科举无定年,贡院未问世,所以考场也没有定所,据记载考举的秀才也不太多。每次乡试多借府署或巡署为考场。宣德年间,这种借署为考场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太原和山西考生日多的科举需要,便占用都指挥使陈彬的宅地(今起风街铁路宿舍)建起了考场。逮至正统十年(1445年),又在这个地方正式建起宅院,以木板为质建成考舍四千舍座,当时的贡院占地50多亩。又过了一百多年,也就是到隆庆四年(157O年),才改木板考舍为砖石结构达六千多号。
位于贡院大门两边的是参加乡试者点卯划到之所——东西点名厅。
东、西大栅场,位于点名厅之后,是检查考生是否藏有夹带的地方。
大公堂,是主考官对点卯受检查后入场考生宣讲考场纪律和要求的场所。堂阔七间,中是乾隆皇帝御制七律四首匾额。
大公堂之后,东为供给所,西为吏承所。是专司考场各级监官所需和听候传唤的公务人员办公的场所。之后是封存试卷、领取试卷、核对试卷的弥封所、对读所、誊录所、受卷所。之后是检查、监督考场考生的衡鉴堂、藻鉴堂和东监院、抡材堂。再之后,即为提调试馆和如囚笼似的八千多所考舍(清道光年间号舍增至数)。
从这些厅、堂、所、号的设置,就可窥见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森严之一斑。但是,在那考场龌龊、士风日下的封建社会末期,制度尽管森严,程序尽管繁杂,而真正受制于考场规矩的,只是那些无钱无势、没有门道的白衣秀士。至于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后和手眼通天的名门之子,照样上下徇私,相互舞弊,稳操胜券。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3),废除科举之后,五百多年来,“腾蛟起凤”“禹门鱼变辞凡水,乔木莺迁出故林”的贡院,顿失往日的光彩。先是阳曲县及太原府地方人士,在此兴办了“太原府中学堂”。后因太原府辖十县,首县阳曲,末县兴县,遂取首本二县县名的第一字为学堂名,更为“联合阳兴中学”。六年之后,山西省办的“公立中学堂”,亦在贡院创办。因此址原为省贡院,联合阳兴中学为太原府办,遂迁往桥头街。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公立中学堂 ,改称“晋阳学堂” 。民国元年三月,改称“山西省立范模中学堂”,第二年八月又改“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简称“省立一中”。
在原贡院兴起的省立一中 ,是一所英才辈出的学样 。“五四”运之前,该校以“校规森严,秩序良好”饮誉三晋大地。“五四”运动之后,该校经过运动的洗礼,学生思想活跃,形成进取、钻研、理论联系实际的新校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思想,率先在这里传播;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第一个党小组 ,率先在这里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山西第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太原支部,率先在这里成立;山西省的第一个团组织——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 ,率先在这里问世 ;载入太原史册的“反房税”、“沪案后援会”、“反会考”等革命运动,就从这里兴起。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高君宇,以及贺昌、王瀛、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从这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个昔日为封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所谓“腾蛟起凤”的贡院,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山西的大本营,成为山西共产党人成长的摇篮,成为中国革命者荟萃的地方。
起凤街、贡院、省立一中,这个曾经引起无数人暇想的地方,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似蚊龙摆尾扶摇直上,似凤凰展翅腾空万里。我们祝愿你能为社会主义的建设造就更多的英才。升腾吧!起凤街!

太原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