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 > 潮州特产 >

麦秆贴画

麦秆贴画

秆贴画是在麦秆编结的小工艺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40年代,广东潮州绸缎庄开始兼营在黑底色纸片或绸缎上拼贴本色麦秆的麦秆贴画,风格简朴,销往东南亚各国。1948年,潮州“泰发号”专营麦秆贴画,销往香港。同年,浙江浦江麦秆贴画也成为著名的工艺品。1956年,潮州创制彩色麦秆贴画。1958年,黑龙江哈尔滨的麦秆贴画在传统平贴技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浮雕形式的麦秆贴画,有的还以烙画表现松鼠的皮毛和炉、鼎等仿古铜器。 麦秆贴画,这种集刺绣细腻的格调、国画雄浑的笔触、水彩清丽的情趣、油画斑斓的色彩于一体而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已成为潮汕特有的工艺奇葩。而发展任何一项艺术,创新一种新工艺都必须经过艰苦的过程。醉心于这项艺术的工艺师林利飞,先后写出《麦秆草漂染工艺》、《麦秆贴画色彩初探》等论文,并研制出“草皮”漂白配方以解决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漂白草皮霉黑点的问题,包括研究麦秆色彩的特点、麦秆色彩运用四要素、麦秆色彩的技法、麦秆色彩的设计以及色座标表的运用等内容,把麦秆贴画的工艺理论化。 麦秆贴画分为本色和套色两种。本色的麦秆工艺制品最初以编织形式出现。旧时每逢清明时节,乡下人便采用刚收割的麦秆,编织成篮、笠、桌椅、轿子、扇子、骏马等工艺小品,卖给城里下乡的扫墓人。1956年,辜秋泉创制染色麦秆画,使麦秆工艺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开始出现套色麦秆画:将麦秆染上各种颜色并有意识地让其产生微妙深浅的色调,然后根据图案的要求,巧妙地运用各种型号刀具进行切贴,使片、线、点在配合对比中发挥麦秆本身的反光作用,产生特殊的艺术意境。从本色到套色的发展进程中,艺人们最先感知到麦秆工艺技巧丰富,表现力强,风格多样,有刺绣的纤细,国画的韵味,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的清丽,工笔、意笔随意所生,无论表现人物、花卉、山水,还是临摹复制名画、照片,均能生动传神,多彩多姿。

其他热门特产推荐

热门城市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