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丹东 > 丹东特产 >

丹东杜鹃

丹东杜鹃

   丹东市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引进培植杜鹃花。由于丹东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温暖、湿润、大气洁净清新,具备杜鹃花生长的优良条件,因而丹东杜鹃花在很短时间内便扬名花坛,以其花大、型俏、瓣重、色艳、花期长等特点独立百花丛中,受到世人的青睐和喜爱。1972年,丹东杜鹃花作为中美两国领导人会谈的摆设花卉进入北京,尔后进入广东、上海、成都江西等20多个省市,受到了普遍欢迎和较高评价。在十多年的中国全国历届花展中,丹东杜鹃花每次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出类拔萃的风姿名列第一。在国家的一些重要场所和旅游圣地,如钓鱼台、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以及庐山等风景名胜区,都摆设着丹东杜鹃花。   自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丹东人通过精心培育研究,充分发挥地理和气候诸多优势,促进了杜鹃花生产的迅速发展,1982年被中国花卉协会确定为中国三大杜鹃花生产基地之一。到2007年,丹东杜鹃花栽培面积总达1800多亩,大棚面积1500多亩,每年销往中国30多个省、市的杜鹃花达百万株以上。在园林科技人员和全市花卉工作者的不断辛勤努力下,丹东杜鹃花品种上亦有了长足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已的特色,相继培育出丹顶、紫鹃、紫牡丹、江花、红霞、状元红、火球、丹鹃1-4号、红金冠、红宝石、万紫千红、高山积雪、紫气东升、玉翠锦等一批特色品种。如今,丹东杜鹃已由初期的几十个品种发展到270多个品种。1984年3月,经丹东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命名杜鹃花为丹东市市花。   杜鹃花(Rhododendron)又名映山红、山踯躅、红踯躅、山石榴、山鹃等,为杜鹃花科常绿或落叶灌木,或常绿乔木。全属约900种,中国产530种,主要分布云南、西藏和四川,栽培的园艺品种约300个。通常分为:春鹃(东洋鹃)来自日本,花较小,花期4月,品种甚多;毛鹃(大叶杜鹃),生长健壮,高可达2米~3米,是西鹃的优良砧木,花大,多单瓣,品种约10余个;西洋鹃,最早为西欧的荷兰、比利时育成,花色、花型多,最美的一类,体型矮壮,树冠紧密,怕冻,花期4月~5月,花径6厘米~10厘米,品种甚多;夏鹃(日本称皋月杜鹃),开花最晚,5月~6月,枝叶纤细,树冠丰满,高1米左右。为世界著名花卉,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适于园林中种植,是冬春和夏初的主要花卉。 气候特征   丹东地区在全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属于南温带湿润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寒适度,阳光雨露和谐。来自太平洋的温暖湿润的东南风沿地形抬升,给丹东地区带来丰沛雨泽。长白山—千山山脉横卧于北部和西北部边界,对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干燥的西北风构成一道天然屏障。因此,在中国干旱的北方,丹东地区是最湿润的地方,在中国严寒的东北,丹东是最温暖的地区之一。丹东四季分明,冬季时间最长,夏季次之,春秋过渡季节最短。由于我区背山面海的特点,造成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南部属半大陆半海洋性气候;北部属大陆性气候,南北冷暖转换时间约差半个多月,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雨量要多数倍,且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雪丰足。丹东的大气湿润清新,洁净无尘,少风沙沉降,空气资源属全省最佳。雨量资源得天独厚,温度资源丰富,光照资源略少于各地。这些条件,适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于水稻、玉米、大豆、柞蚕、烟草、林果、药材及各种特产的生产十分有利。 土壤特征   全区土壤共有6个土类,13个亚类,45个土属,104个土种。棕壤是丹东地区主要地带土壤,面积17832394亩。草甸土,面积为1361025亩。水稻土,全区水稻土面积为1184927亩。盐土,面积为107879亩。沼泽土,面积为28841亩。暗棕壤土,面积为621141亩。占比较大的棕壤、草甸土、水稻土给丹东杜鹃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水源条件   丹东地区的主要水源为鸭绿江与瑗河,不仅水量充沛,且天然水质优良,属于重碳酸盐及碳酸盐的中性水,PH值为7.5左右,水质硬度低,年平均总硬度小于50毫克/升,氯化物含量一般在50毫克/升以下。除鸭绿江接近入海口处由于受海潮顶托影响。氯化物含量达300-400毫克/升,年平均氯离子总量为100-200毫克/升。全地区地下水除东港市丹大公路(丹东至大连)以南沿海一带受海水倒灌影响,矿化度大于1克/升外,其他地区的地下水均属于重碳酸钙钠型,为优质淡水。 

其他热门特产推荐

热门城市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