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杭州 > 杭州特产 >

剡纸

剡纸

剡纸记载最早见于晋张华《博物志》:“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纸,故即名纸为剡藤。”《古今图书集成》以为“剡之藤纸得名最旧,其次苔笺张华生于孙吴嘉禾元年(232),剡藤早于苔笺,可见剡地制纸当始于曹魏前,支蔡伦初造纸(105)不过百余年,制纸工艺先以旧鱼网、破等废弃纤维后以树皮、麻头造纸。剡地则以滕为主料,称剡藤。晋时剡滕已入《博物志》,为人所知。《浙江通志·物产》引《元和郡县志》:“余杭县由拳村出好藤纸。”又引《嵊志》:“剡藤纸名擅天下,式凡五,藤用木椎椎治,坚滑光白者曰笺,莹润如玉者曰玉版笺,用南唐澄心堂纸样者曰澄心堂笺,用蜀人鱼子笺法者曰粉云罗笺,造用冬水佳,敲冰为之曰敲冰纸,今莫有传其术者。”唐时剡藤更“盛名擅天下。”李肇《国史补》曰:“纸之妙者,越之剡藤,苔笺。”舒元舆有《悲剡 藤文》极言“剡纸遍天下,剡藤难为继。”中唐时诏书明定为藤、麻,称“剡牍”“宣麻”。“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剡藤衰,北宋时始以竹为纸,《志林》“苏东坡谓:今以竹为纸,古所无。”当时竹纸初见而剡纸仍为珍物。东坡曾以购得剡纸二千幅为快事。同时《苏文忠杂志》以“天台之玉版,黄岩之藤纸在澄心堂之上 ”可见剡藤匮乏后藤纸技艺已南传。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李易居嵊南有《贵门卜筑》诗“剡川非沃野,地僻民更窭,趁时务撷茗,余力工捣纸。” 虽已无明显赞词,剡纸仍是农村副业,但由于“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已时”,剡藤终于难以为继。约五十年后嘉泰年间(1201—1204)会稽竹纸代兴。 《嘉泰会稽志》载“(会稽)独以竹纸名天下。它方效之莫能仿佛,遂俺剡藤矣!”《剡录》(1214)引《新安志》“剡用南唐澄心堂纸,其样甚展。”绩溪乃 澄堂遗物。”是宣纸兴起当在剡藤衰落以后。由于竹纸原料充沛,工艺提高,剡地亦转产竹纸。《嵊县志》载明初(1368—)“越中凡昔人所称名纸绝无闻,维竹纸民间有之,然亦不佳。”至成化时(1466—1487)则已“今莫有传其术者。”然而剡地制纸业毕竟还是一直延续下来,直至今日。 剡纸特色: 主要特色是薄、韧、白、滑。 《非烟传》称剡纸为“玉叶纸”,有“薄于蝉翼难供恨”句,梅圣俞诗“花笺脆蠹不经久,剡楮薄慢还可怡。”可见其薄、韧。东坡诗:“溪石琢马肝,剡藤开玉版。” 黄庭坚以为莹润如玉,曰玉版。足见其白润。陆龟蒙有诗赞剡纸:“宣毫利若风,剡纸光如月,”欧阳修诗曰:“剡藤莹滑如玻璃,”足见其光滑。 除白为剡纸本色外,也有色笺曰罗笺。苏易简《纸谱》:“蜀人造十色笺,其文谓之鱼子笺,又谓之罗笺,剡溪有焉!”色笺也名“锦水春”,丁晋公《纸诗》:“ 妙制剡溪人,多名锦水春”。北宋陶谷《清异录》谓白乐天用“剡溪小等月石松纹纸”,是剡纸多品,不但有色而且还有纹。 制作工艺特色: 剡纸制作工艺特色在藤、在、(椎捣烂熟)在敲冰时产,《剡纸歌》剡溪剡纸生剡藤,喷水捣为焦叶棱。纸料剡藤要像斩肉泥一样排着捣过多次。薛能诗“越毫逐厚俸,剡得佳名。“注曰:近相传以捣熟纸为。藤本纤维长而韧,自须捣熟才能成好料,剡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后世多籍以作水碓纸料。又制纸以冬季为最善,曰敲冰纸。张伯玉诗“敲冰呈妙手,织素竟交鸳”。注曰:“越俗呼敲冰纸”。《新安志》“纸、敲冰时为之益佳。”盖用冬水也,想是纤维经冰更易细得好料。 剡纸趣用: 剡纸由于白、韧,不但是书写上品还可用来制帐、制被。五代时有纸帐诗“清悬四面剡溪霜,高卧梅花半月床。”“觉来虚白神光发,睡去清闲好梦长。”是用来糊在床周围帐屏架上用的。(今新昌东乡小将一带仍用竹编屏悬床架四周作帐习俗)。陆游有《谢朱元晦寄纸被》诗,“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于绵”。纸可作 被更是闻所未闻,想是以轻白之纸衬丝绵作絮的,如后世翻丝绵时衬棉纸然。

其他热门特产推荐

热门城市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