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宁 > 西宁特产 >

湟源排灯

湟源排灯

  青海省湟源县排灯起源于18-19世纪世纪的清代中期。据传,当初街市商家为了在夜间招揽顾客,纷纷制作商号广告牌灯箱,在里面点燃蜡烛,挂在商号大门上,后来逐渐发展成有底座、图案,形式多样的广告牌灯。湟源排灯首次正式出现于1829年(清道光九年),当年的正月元宵节展出了过街排灯。20世纪初的清光绪后期,京津洋行从苏杭购回纱灯、宫灯、彩灯,悬挂在洋行里外,为湟源排灯的发展增色添彩。  湟源排灯鼎盛时期是在20世纪10-20年代(民国初年)。那时,每当元宵之夜,彩布篷街,每隔十米就有一架排灯,排灯齐亮,如同白昼。那时排灯从古城西门(即拱海门)到东门(即迎春门),一条排灯组成的长龙延伸到万安街、张家尕铺;另一条直下丰盛街,至火祖阁。这里是湟源商业繁荣地区,也是排灯集中区,悬挂的排灯有一百多架。排灯,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了人们对乡土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太平盛世的称颂,体现了普天同庆,万民同乐,同时也展现了“茶马互市”、“环海商都”、“小北京”的文化辉煌,是青藏高原独具特色的艺术珍品。    湟源排灯形式多样,有长方形、卧桥形、梅花形、扇子形、立柜形、椭圆形等,大都由四格组成,意为“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四季长春,永葆其年,千秋万代。每格由长3尺,宽2尺方格的纱窗组成,排灯两面,共八格,长约丈余。惟在拱海门首挂“八仙庆寿”排灯,迎春门尾挂“龙凤呈祥”排灯。万安桥有“凤儿”排灯一架,张家尕铺有“卧桥”排灯一架,排灯用料是苏、杭上等丝纱,由国内绘画高手或名师手工制作。绘画内容丰富多彩,分别取自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宗教故事等。每架排灯以连环画形式,集中展现一个故事或某段情节,因而人物生动,场面活现,栩栩如生。尤其是当蜡烛火焰旺盛,灯光闪烁之时,画面人物静中有动,惟妙惟肖。   后来的湟源排灯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又有了创新。形式上,把原来的悬挂式改为落地式,形状有立柜式、中堂式、屏风式、影壁式等;艺术门类除了绘画外,又增添了堆绣、刺绣、羊皮绣、皮影、剪纸、书法等,画面还展现了昆仑神话、河湟文化等,尤其是湟源作为昆仑文化的发祥地和西王母故里,特有“蟠桃盛会”、“相见穆王”、“嫦蛾奔月”、“夸父追日”、“大禹治水”、“营造西海”等排灯,使民间文化大放异彩。

其他热门特产推荐

热门城市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