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产 >

定襄面塑

定襄面塑

定襄面塑是定襄县较为突出的代表,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襄县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三面环山、四水贯流。由于地处忻定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历来盛产粮食,是忻州市粮食主产区。 荣誉认证: 1、1994年定襄面塑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民间艺术一绝展”中获金奖; 2、2001-2002年,文化部举办的“山西民俗与艺术展”中,有50多件定襄面塑作品在法国、丹麦、新加坡巡回展出; 3、2006年定襄面塑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2008年经国务院公布该项目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21世纪初,定襄面塑艺术作品出现在小学美术课本和有关的辅导教材中。 定襄面塑塑造的形象简练概括、神韵突出,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多偏重于素色,爱捏动物和胖妞妞,还有着塑造成生、旦、净、末、丑等戏剧人物的人物面塑,通称为“花馍”。 用面粉的本色可以较好地展示娃娃白净的肤色,再以各色豆子加以点缀,使每件作品都有一种雅拙的原始美,它在造型风格上比较随意,用锥子、梳子等器物压出点和线,制作出精巧的纹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制作技巧: 1、定襄面塑塑型时是用半发酵的面粉,冬天在面粉里加入二分之一的酵子,夏天加入三分之一的酵子; 2、把握好分寸感,做成形但不做足,让面粉自然饧发,用蒸气来完成作品,充分发挥面的特性和体现面的质感,浑然天成; 3、定襄面塑以塑为主着色为辅,色与面的本色相间; 4、在中间裹着红枣,既有装饰性,又是营养品、调味品。 寿礼面塑: 定襄的风俗是晚辈们做“九狮拱菊”为年至花甲的老人们祝寿庆贺,“九狮拱菊”的谐音是九世共居,和四世同堂的意思相近,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多子多孙,表达对老人们的孝敬之心。 中元节面塑: 定襄面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元节的“辨不清”,定襄一带有着每年七月十五家家户户蒸面人祭祖上坟、馈赠亲友的风俗。 据说每年七月十五这一天,姥姥都要送给外孙一个“辨不清”,“辨不清”亦称“多子争头”,造型为多子连体,两两争头,以表达多子多孙、世代繁衍的寓意。在民间,很多吉祥图案常采取这种连续不断头的构图式样来象征好事永远不断头。 春节面塑: 春节时的定襄面塑主要是“枣山”,用来供奉灶神。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把枣山放在灶王爷的牌位前供三天,寓意米面成山,表达一种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等到二月二再“开山”,也就是家里人一起吃枣山。 制作“枣山”时把半发的面擀成大三角形,上面铺一层红枣,再用面粉做成盘云、盘龙等如意纹样,间或点缀以元宝、兔子之类,蒸出锅后绵颖憨实,洁白的面和深红的枣、五彩的豆形成色彩鲜明的对比,让人食欲大增,而且颇具欣赏价值。 婚礼面塑: 婚礼面塑是定襄的又一大特色,尤其是娘家给女儿陪嫁的一对大花馍,称为“宫食儿”。它大部分造型是玉兔驮仙桃或金鱼背石榴,上面精塑十二生肖造型,细加点缀后五彩缤纷,增强了喜庆的气氛。最初的缘由是娘家怕女儿出嫁那天吃不饱,所以带上一对花馍备着,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习俗了。 丧礼面塑: 定襄人把丧礼面塑叫做“小饭”,就是用面捏成的狮子、老虎等,个个精巧可人,颜色鲜艳。在逝者的供桌上5个5斤面蒸的花馍摞起来,再摆15个小饭,每5个摆成一排。

其他热门特产推荐

热门城市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