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宜昌 > 宜昌特产 >

邓村绿茶

邓村绿茶

  夷陵区是中国著名历史茶叶产区。古夷陵,也曾称峡州、陕州,既是县名,亦为郡(州)名。古时夷陵县范围包括今夷陵区、点军区、西陵区、伍家岗区、亭区全部和枝江市、宜都市的部分区域。据记载,夷陵秦汉时期即进行茶叶生产,唐代进入鼎盛。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自是碧涧茶、明月茶、峡中香山茶,皆出其下。”“夷陵近又有小江源茶(即小江园),虽所出至少,又胜于茱萸矣。”又说:“峡州茱萸得名,近自长庆稍稍重之,亦顾渚之流也。”  夷陵有好茶也有好水。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说:“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虾蟆口水,第四。”宋代祝穆《方舆胜览·峡州》亦载:“虾蟆碚在夷陵县之南,凡出蜀者必酌水以瀹茗,陆羽第其品为第四。”欧阳修这样描述虾蟆碚:“石溜吐阴崖,泉声满空谷。能邀弄泉客,系舸留岩腹。阴精分月窟,水味标《茶录》。共约试春芽,枪旗几时绿。”苏轼在《寄周安孺茶》长诗中,概述了茶的历史、名茶、茶叶的采制、贮藏以及品尝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提到虾蟆碚泉水,“蟆碚顷曾尝,瓶罂走僮仆。”把中冷、康王谷、蟆碚均摆在最宜沏茶的名泉系列。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等在路过此地时,也均留下有关诗文。1170年10月8日,陆游赴任夔州(治今四川奉节)通判途中,慕名来此泉取水煎茶,觉其味妙不可言,激起诗兴,挥笔题《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于岩壁上:“苔径芒鞋滑不妨,潭边聊得据胡床。岩空倒看峰峦影,远中含药草香。汲取满瓶牛乳白,分流触石佩声长。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后人随即摩刻,名小潭为“陆游泉”。 采摘   峡州碧峰茶原料要求以1芽1-2叶为主,芽叶长3厘米左右,不采对夹叶,紫芽叶,病虫叶,雨水叶,露水叶,不带鳞片、雨叶和单片叶,保证鲜叶的嫩度、匀度、鲜度、净度。 摊青   鲜叶采回后,及时摊于竹簸箕内,厚约寸余,置于阴凉避风处,间断翻动几次,经4~6小时摊放,掌握失重4.5%~5.5%时付制。 杀青   将4~5千克摊青叶投入到转速24~28转/分,温度180~200°C的复干机中,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经6~8分钟,待叶色转暗绿,叶茎折而不断,总失重38%~40%时适度。 摊凉   杀青叶出于簸箕内,边出边用双手迅速抖开散热,摊放约20分钟。 初揉   将摊凉的杀青叶盛入6CR-30型揉捻机中,按轻~重~轻原则施压揉捻,历时14~20分钟。 初干   将揉捻叶投入100~120°C的复干机中,炒6~8分钟至总失重62%~64%,约八成干时出机。 复揉   理条初干叶先盛竹簸内,手抖散热,后转入水浴平台导热箱上,运用抓、拢、理、搓、抖等手法,反复搓揉理条,保持箱面温度60—80°C,直到条索紧秀挺直,白毫显露,历时约10分钟。 足干   提毫理条茶薄摊于垫有白纱布的蔑织毡帽炕上,木炭生火,控制温度70—80°C进行文火烘焙,并酌情收堆翻散提毫至足干,即茶叶手捻成粉,历时约30分钟。 精制   定级将足干后的茶叶,筛分割末,拣除异劣,取样审评、定级、匀摊后包装贮藏。

其他热门特产推荐

热门城市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