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榆林 > 榆林特产 >

榆林剪纸

榆林剪纸

榆林剪纸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自古以来“榆林剪纸”在民间主要以喜花、窗花、寿花等形式代代相传,文革时期曾被打击扫除;上世纪80年代,剪纸技术才在文物普查中被重新发掘出来,被人们重新拾起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到90年代中后期,在佳县妇联的组织推动下,民间剪纸异军突起,慢慢兴盛繁荣起来;直至今天,榆林剪纸已是民间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并成为了“文化遗产”。 榆林剪纸极具民族特色,多为反应陕西淳朴人民的日常生活。看似简单画面的背后是剪纸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细致观察的结晶,看起来简单,实则不容易,要能够对画面有整体的把控能力和精湛的绘画、雕刻技术才能完成好一幅完美的剪纸。 剪纸的经验: [线线相连、线线相断] 剪纸很讲究线条,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因此剪纸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还得采取镂空的办法,这样就形成了阳纹剪纸的线线相连,阴纹剪纸的线线相断。如果一不小心剪断线条,就会使整张剪纸最终支离破碎,不能形成预期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构图造型图案化] 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在构图上不同于其他绘画,较难表现三维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次,也叫能有透视效果。它主要依据形象和内容的联系,使用对称、组合、平衡、连续等处理。常见的有“层层垒高”和“隔物换景”的形式。 [形象富有节奏感] 由于受到工具和材料的局限,剪纸在处理形象时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因此要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最终形成的画面要朴实大方,优美自然,物象姿态要夸张,得像舞台上的亮相动作一样富有节奏感。 [色彩明快单纯] 剪纸中的色彩要简洁明了,少用同类色或者临近色彩混淆画面整体效果,为了能更好的突出表现的主题,可采用画面的层次堆叠关系来不同程度地削弱次要物的表现力,但是要注意灵活运用,巧妙构思,避免生硬死板,要做到均匀简洁,一目了然又不失蕴意深刻。 [剪裁要“稳、准、巧”] 剪纸剪纸,顾名思义是“剪”加“纸”,一幅纸画最终能否完美在于剪纸人的刀上功夫,许多的民间老艺人的剪纸技艺非常精湛,那是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剪纸技巧。剪纸有两种刀法,是“锯齿”和”月牙儿”,如果可以熟练掌握这两种剪纸的方法,那剪纸可以说是小菜一碟,无论什么造型什么图案的,都好似行云流水般丝毫不费吹灰之力。举个实例,剪一种“罗汉须”,这是菊花中的一个种类,这种菊花的可塑性很强,所以剪纸也较为复杂。它初开时的花瓣是直的,到了盛开时花瓣就成了弯曲的,像一个个螺丝圈一般蜷起来,刻画困难,要一瓣瓣从里往外剪,剪完后用剪背带动纸小心翼翼拉卷下就可以形成完美的卷曲弧度,就可塑造出一朵朵惟妙惟肖又栩栩如生,风味别致的菊花。再如“鹭鸶羽”,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需要运用“掏剪法”,即是剪起的地方要大小均匀相等,一瓣瓣如影随形参差有致,如此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刀法的运用: “锯齿”是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纸和刀的切割移动而自然产生的痕迹,剪纸窗花利用锯齿的特殊变化而变化,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表现出无与伦比的质感。“月牙儿”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衣纹或破坏大块黑的面积,还能变化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可长可短、可宽可窄、可曲可直非常灵活多变。 “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形式通常会在同一张剪纸画面中交错运用,使得层次更加分明而富有变化。用刀须像手拿钢锯一样,上下来回切动,用力要均匀刚劲,刀才能发挥其灵活性。注意不要左右来回摆动,握刀上下必须垂直,这样最后的成品才能美观。在剪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会因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 刻植物的用柔和的锯齿纹可以将它的花果刻画地一览无遗,坚硬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树的叶子,就连茎的针刺、毛绒也可以非常准确地刻画出来。 刻动物的用细密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软软的绒毛,刚健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硬实的鬃毛,圆实半弧形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禽鸟的羽毛和鱼的鳞片。 刻人物的用跳动的锯齿纹可以表现飘忽的眉毛,胡子等,用修长丰润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小孩丰满的肌肤。 剪纸用途: 可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等作为装饰;可作为摆衬,即在花篮、箱子等物品上张贴用于点缀礼品、嫁妆供品等,可以增加喜庆气氛;可用于衣饰、鞋帽、枕头等作为刺绣所用的底样;或者用于印染,即用于衣料、被面、门帘等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

其他热门特产推荐

热门城市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