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山 > 乐山特产 >

五通桥豆腐乳

五通桥豆腐乳

公元1861年至1875年的清同治年间,慈禧垂帘听政,各地方官为表忠心以求保官升位纷份向宫中进贡。 嘉州府台于是悬赏千两银子求将五通桥的豆腐乳送入京城之策。当时,五通桥竹根滩有一杨姓青年,创办了“江东园”作坊,由祖传秘方酿制的腐乳色香味俱全,有增强食欲和疏肝理气之功效。杨将榜揭下,把祖传秘方自制的“腐乳”献出,并告之“不要赏银,只要玉笔”,府台闻之大喜,遂命备九坛“腐乳”亲护进京。 时值盛夏之时,慈禧食欲不振,太医也束手无策。同治帝将嘉州府进贡的“腐乳”献上。慈禧在病床上,闻之有异香迎面而来,食欲大增,精神爽朗,即下诏让嘉州府每月上贡十坛。同治大喜,即招府台上殿晋见,府台告之杨的请求后,万岁爷连声道好,欣然提笔书“德昌源”三字,释曰“德为道,昌自然”。从此,“江东园”便成了专为宫中制作“腐乳”的作坊。“德昌源”也自然成了一块金字招牌,远近闻名。 “豆腐乳”五通桥区民间雅称“豆腐鱼”,五通桥豆腐乳的规模化生产始于公元1861年至1875年的清代同治年间,德昌园酱园就是其中最大的豆腐乳制造作坊。经过多年的精心研制和反复试捡,对用料上和制作工艺上都有极大的改进。于是德昌源豆腐乳独秀于长江沿岸成为老少兼宜的佐餐佳肴,竹根滩西坝也成为沿长江商贾的云集之地。1949年解放后公私合营让德昌源规模扩大产量上升,质量也更加稳定。1958年元月参加中国“全国轻工业食品展览会” 被中商部命名为“四川特产”。1987年被评为四川省商业厅优质产品,商业部优质产品。1991年获中国首届食品一博览会银质奖,首届巴蜀食品节金奖。 21世纪初,“德昌源”通过改制、技改,老树新枝,乳腐占据了四川70%的市场份额。 “有华人的地方就要有‘桥牌腐乳’。”为此,企业高层研究最新消费走势,并相应地实施了三招制胜术。一招是“环保”:采用北方优质大豆,使用与四川大学食品工程系共同研制的“大豆洗选机”选料,实行不锈钢管道输送豆浆,全密封发酵,同时降低腐乳咸度。二招是“包装”:大瓮改小坛,土罐改细瓷,增加大、小玻瓶,开发系列礼盒,做到方便美观有特色。三招是“价格”:以微利挤入新市场,先占市场,后求利润。   五通桥豆腐乳制作工艺细腻严谨,从磨浆、点脑到定型、蒸胚、划胚、培菌、后发酵都有一套严格程序,选材也很讲究。一是必须用河西片区不含盐碱的山地上种的小黄豆;二是要用凉水井的水淹浸泡适度,精推细麾;三是毛霉菌丝长似鹅绒;四是酒用西坝米酒,香料精挑细选;五是大坛储存小坛出售。五通桥豆腐乳色泽乳黄,块形整齐、质地细腻,素有“腐乳中的黄金”的说法,含在口中无需咀嚼即可融化,其香味浓郁、香气扑鼻、回味无穷。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张大千、丰子恺、冯玉祥、刘伯承等名人在五通桥时都把它作为必备的佐餐。1962年,当朱德委员长吃到时赞不绝口,称它是“不可多得的美食”。此后,五通桥毛霉豆腐乳走出了国门,被外国人称为“中国黄油”。

其他热门特产推荐

热门城市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