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光州 > 光州特产 >

皇上皇

皇上皇

名字由来 创始人谢昌有个兄弟开了家腊味行,名字叫“八佰载太上皇”,生意很好,后谢昌希望自己生意比他做得更好,就将其“东昌腊味店”更名为“东昌皇上皇腊味店”。 发展历程 皇上皇的故事 1、广州沦陷初期,一个叫谢昌的年青人为了生计做一些腊味咸鱼、茶叶、沙榄等挑担生意,走街串巷、小本经营。 2、谢昌有一兄弟叫谢柏,经营一家腊味行,名为“八佰载太上皇”其经营的腊味行每到秋冬季节经常人头攒动,日进斗金。 3、谢昌挑着小担经过“八佰载太上皇”腊味店,看到顾客盈门的场景,顿悟到自己必须这样做才能有所作为,也可免去终日奔波劳苦,于是他每天都会到这个门店在门外观察、学习,渐渐熟悉了运作方法,回家后反复调试腌制配方。并将亲手配制的将腊味分给左邻右舍,均得到好评。 4、积累了制作经验的谢昌在海珠南路其兄隔壁租了一间铺面,起名为“东昌腊味店,”借势经营,他对内广招腊味、酱油、制冰、制皂、买卖手等专职技术人员,同时找到有陈列经验的铺面工将产品巧妙组合搭配陈列得美观醒目,吸引了很多的市民,对外则选择电台、报纸作广告宣传,此举一出,铺面很快就旺了起来。 头脑灵活的谢昌还一改腊味店只卖腊味的传统,采取秋冬卖腊味,夏天卖冷饮的办法使铺面四季都顾客赢门,他还把制作腊味废弃的下脚料用于制作肥皂出售,使生意更加红火。 5、此时的谢昌并示满足现状,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超过太上皇---------- 第一招:改店名,既然八佰载称自己是“太上皇”,那东昌就要比他做得更好,索性“皇上皇”吧!1943年,东昌腊味店改为“东昌皇上皇腊味店”。 第二招:提高产品档次,造势宣传,广而告之。海珠大戏院是达官贵人常出入的场所,谢昌重金捐赠一幅前幕给戏院,并绣上“东昌皇上皇腊味店”字样。抗战胜利后,他常在电台做腊肠、肥皂广告。腊肠告白:“想、想、想、皇上皇风肠一年一仗,任君选尝”。肥皂告白:“阿伯阿伯乜(为什么)你件衫赣邋遢(这么脏)?买件“皇上皇”擦几擦,包你雪赣白。”亲切的方言广告在广州大街小巷被男女老少广为传唱。 6、腊味店发展至1949年,开设了太平路“为记”分店及下九路“下东昌”分店,并在大新路、石公祠开设了3个工场,制肥皂和冰棍,除此之外,谢昌还置有15间房产,成为广州腊味行业中发展较快的商家之一。 口味特点 广东有俗语:秋风起,食腊味。从口感上来说,广东腊味中最重要的口感是甜,原因是里面放了糖。其实就是广式腊味内部也有很多细微的差别,中山的腊味,就和清远、韶关的不一样,这就如同口音,有距离就有差异。皇上皇金盏中,腊味作为主角出场并主持着一场勾人味蕾的味道会议。覆盖在腊味饭表面的腊肉、腊鸭、腊肠的肉汁温柔地、全面地渗透了满煲的米饭,揭开煲盖,米香肉香扑面而来。 纯粹腌制不需烟熏 广式腊味是腌制的,用酒、酱油、糖等调成的汁,把肉浸两三天后,再挂起来晒干或烘干,属于无烟工业,不需要经过烟熏,所以质地红润,广式腊肉以金黄色、油灿灿的为上品。 腊味煲仔饭 腊味与米香天衣无缝 原料特点:腊肉、腊肠、腊鸭皆可,几种原料互相影响,互相提味。 菜品特点 广式腊味中煲仔饭最普遍,同时也是把广式腊味的风韵展示得最淋漓尽致的做法。米要用香米,将米先用砂锅蒸差不多,然后将腊肉、腊肠放进锅内码味,浮于饭面的少许水分可以滋润较为干硬的腊味;而腊味的油脂与香浓味道也可以很好发挥并渗入饭内,添加香气。如果喜欢香味更重,可以加入一些橄榄油,用文火蒸半小时左右,饭就可以收火了。 此时,腊味与米香融合得天衣无缝。这是最适合冬天的美味,温暖香糯,加上油渍渍的腊肉,咀嚼在口中,有细细的劲道,给口腔一种舒适感。生产的腊味产品天然生晒、其色泽鲜明、美味可口、衣脆肉嫩、质量上乘和独特的广式风味,是老少咸宜的佐餐,广东著名的风味特产。  

其他热门特产推荐

热门城市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