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产 >

池州六尺麻纸

池州六尺麻纸

池州六尺麻纸起源于唐、宋时期,唐代造纸业就已经技术精湛、名扬四海,“池州”地名也是因造纸业而将其命名,六尺麻纸起初造于唐代,至宋朝时期麻纸造纸业的鼎盛时期,造纸生产技术范围更为扩大,秋浦河、九华河、清溪河等流域村庄皆利用山溪水力建造纸作坊多处,所产纸大多销往京城,六尺麻纸的用处之广,普及学子、门人以及弟子等人士。   造纸历史: 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自古以来“纸”就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而就有传言称蔡伦之前也有纸的流传。而当时的纸是被用纺织品的缣或帛为之,从当今中国文字“纸”字偏旁我们可以由此推断,文字偏旁“纟”是当代纺织品的渊源所在。东汉时,蔡伦认为“缣、帛的制作成本昂贵,不宜兼用,遂发明出“用木肤、麻皮等”造纸的办法,后蔡伦将此项发明创造于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上报朝廷,至汉和帝称赞尚佳,后被得以广泛推广此项技术,便于此得“天下咸称蔡侯纸”的称誉。 自东汉蔡伦的造纸法的出现,便从此被广泛普传和生产,至今历史悠久。《三国志》上九有记载,魏文帝就曾予吴大帝孙权的诗赋,“秦书”,给吴的大臣张昭的信,“以纸写”。所谓“秦”,故于纺织品。可见当时高权官丞兼用纸、帛兼用。至西晋时,造纸业更是达到巅峰,且在当代依然供不应求,故《晋书》上述,左思花十年功夫写成的《三都赋》,受到皇甫谧、张华等文坛大家褒扬和写序作评,很快引发出轰动效果,以致形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可见当时的首都(洛阳)对于纸的需求量依然供不应求。   《新唐书·艺文志一》:“ 大明宫 光顺门 外, 东都 明福 门外,皆创集贤书院,学士通籍出入。既而太府月给 蜀郡 麻纸五千番。”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南朝 书家写字多用麻纸,麻纸别称布纸,就是用破旧麻布制造的纸。麻纸可供二 王 ( 王羲之 、 王献之 父子)写字,精美可以想见。” 标准尺寸: 三尺全开:100 x 55 三尺单条:100 x 27 三尺横批:100 x 55 三尺对联:100 x 27 三尺斗方:55 x 50 四尺全开:138 x 69 四尺单条:138 x 34 四尺横批:138 x 69 四尺对联:138 x 34 四尺斗方:69 x 68 四尺三开:69 x 46 四尺四开:69 x 34 四尺六开:46 x 34 四尺八开:35 x 34 五尺全开:153 x 84 五尺单条:153 x 42 五尺横批:153 x 84 五尺对联:153 x 42 五尺斗方:84 x 77 六尺全开:180 x 97 六尺三开:97 x 60 六尺对联:180 x 49 六尺斗方:97 x 90 七尺全开:238 x 129 八尺全开:248 x 129 八尺屏:234 x 53 一丈二尺:367 x 144 一丈六尺:503 x 193 一丈八尺:600 x 248

其他热门特产推荐

热门城市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