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产 >

苴却砚

苴却砚

苴却砚的历史悠久,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疆时在现砚石矿山一带安营扎寨,兵将就地取石磨兵器,发现这里的石质细润,就命人制作砚品供军前使用,而诸葛亮更是在此喜得七星砚。 公元 621年,唐朝政府在吐蕃设置了云南安抚司,在政治、文化上效仿唐朝,于是带动了文房四宝的发展,也使得苴却砚得到了第一次小规模开发。 宋朝初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对南疆的统治,将洮州等划归泸州管辖,使得苴却砚成为了当地自产自用的瑰宝,随后经由泸州进贡给朝廷,至此苴却砚正式称为“泸石砚”和“泸州砚”,并称为当时人们所喜爱的名砚之一。 1909年清政府拿当地砚台赴巴拿马国际赛会中展出,最终被选为文房佳品而名震中外。 1913云南省府准备开发苴却砚,命制砚师傅寸秉信赴昆明传授技艺,谁料还没到达昆明就已病故,使得苴却砚从此失传。 1952年石雕艺术家罗敬如从民间摊档上苦苦寻觅,终于搜集到失传的苴却砚。 1985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找到了苴却石的矿点,之后派专家制作了一批苴却新品种,其中有一方百鸟争春砚精致华丽,世数罕见,被一位外商看上,以1.5万美元的高价购走。 苴却砚的石质非常精美细致,晶洁透亮,风韵天成,似凝脂初露,丰饶富丽。抚摸上去冰冰凉凉,观其色深沉均匀,玲珑剔透,像罕世宝玉,轻轻叩打它声音清越铿然,拿起细看其纹路清晰,发墨如油存墨不腐,耐磨益毫,呵气可研磨。 苴却砚的雕刻形成了厚重浑实、明丽浓郁的多元风格,石品绚丽丰富,尤以碧翠神溢如珠似宝的石眼著称于砚界。 石眼: 石眼是砚石中最为珍贵的石品,由绿色极规则带核心的椭圆形团块分布在砚石中,团块中圆心水平单面中的呈或红或紫或带金星的瞳眼称为眼心,眼心周围或带晕或有数圆环,如撒落在砚面上的月立当空,好似群星璀璨,给人丰富遐想和极佳的观赏性。 苴却石中的石标异常丰富多彩,绿如松柏黄似鳝鱼褐如青铜千变万化,利用它独特而鲜艳的色彩对比进行巧妙构思,雅趣天成。 苴却石中的黄色金线、白色银线和深色墨线别具一格,镶嵌在紫墨色的砚石中各具特色,特别是有些线自然形成的像书签一般极美的排列,使得砚台别具一格,极为珍贵罕见。 砚台的正确用法: 【平时储水】 砚也跟人一样需要滋养,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古人称之为“养研”。 【使用时须换清水】 用小壶滴清水在砚台表面再用墨碇研磨,注意不要使用热水,容易损墨。 【用后刷洗】 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不然残墨结成渣块不仅妨碍研磨,也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可以用丝瓜穰等物进行洗涤,但不可用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的砚面。 【新墨轻磨】 新砚台的棱角分明,不能用力磨损,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 【将墨取出】 研墨之后,须将墨赶紧取出不要放在砚台中浸泡,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若不小心黏住可先用清水润洗,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弄脱后再取出。

其他热门特产推荐

热门城市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