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产 >

连南瑶族服饰刺绣

连南瑶族服饰刺绣

刺绣是连南瑶族妇女特有的一种传统手艺,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地瑶族流传着“沙腰妹(少女)爱绣花,不会绣花找不到婆家”的俗语。相传公元7-10世纪(隋唐期间)时,连南排瑶从湖南洞庭湖一带迁徙到连南黄埂(涡水镇)定居,唐代刘禹锡《莫瑶歌》“蛮语钩音,蛮衣斑斓布”,描述了当时瑶族先民的语言和服饰。瑶族女孩一般从懂事始便学习刺绣。她们从母亲处讨得青色布、彩色绒线、针等,或聚在母亲身边,或在刺绣的姑娘群中,求教刺绣技巧。刺绣显示了瑶族妇女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们的刺绣品构图精巧、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赢得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称赞、青睐和研究。 连南的瑶族服饰刺绣是用手工在靛蓝色的布上进行挑制,反面挑花正面看,但瑶族刺绣图案纹样多以几何形为主,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这里的瑶族只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所以瑶家祖祖辈辈以口述手传的方式传承瑶族服饰刺绣工艺。通过挑花刺绣纹样通过叠加、去减等方法,变换出许多的自然景象和动物形象如日、月、山、河流图纹,鱼纹、牛角纹、龙角花纹、松树纹、马头纹、小鸟纹等和象征皇权的盘王印等图案。瑶族服饰刺绣以大红或深红的绒线为主调,再用以黄、白、绿、蓝、粉红丝线作镶边,与底布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衣裙、背带装饰得很精美鲜艳。挑花刺绣艳丽多姿,富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特色。连南瑶族的服饰分为排瑶服饰和过山瑶服饰两种。排瑶的服饰分为:东三排的三排—油岭服饰、南岗服饰、横坑—大麦山服饰;西五排的军寮服饰、大坪—大掌服饰、香坪服饰、金坑服饰、盘石—七星洞—涡水六联服饰。过山瑶刺绣工艺多采用十字绣变换出各种物象形纹,花中套花,把服饰装点得十分精美。 鲜艳华丽的瑶族服饰,充分表达了连南瑶族人民追求美、创造美、爱美的情感和对祖先的怀念之情,每到农历十月十六,瑶族的“盘王节·耍歌堂”的盛大民间民俗活动中,为纪念祖先、欢庆丰收,瑶族人都会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绚丽多彩、五彩缤纷、光艳照人的刺绣盛装参加活动。这套盛装每人一般只有一套,一生大都只穿三次,如婚礼、参加民间盛大耍歌堂活动和人去世时穿着入土埋藏才穿上这光彩照人的盛装。因此,这里的瑶民把穿戴刺绣服饰象征着无论在人间或天堂生活都一样五彩缤纷、幸福美好。所以连南瑶族人民对刺绣盛装十分珍惜,保管也十分好。 连南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服饰语言。千百年来精湛的瑶族服饰刺绣工艺和独特的刺绣风格,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刺绣服饰,也成为瑶族文化变迁的活化石。因此,连南瑶族服饰刺绣于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授予“广东瑶绣之乡”称号。2011年荣获“中国瑶族刺绣艺术之乡”称号。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瑶族刺绣,连南县委、县政府将瑶绣文化艺术引入校园,到2011年全县有8间中小学校把瑶族刺绣列入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在研发瑶绣文化产业中,连南聘请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中山大学、广东省文联民间艺术协会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展开“产、学、研”合作,通过成立“广东瑶绣坊”,新开发了领带、香包、围巾、《万山朝王》、龙凤图等一批手工绣品,培训了首批瑶绣技艺师32人,这些技师在家带徒近200人。此外,为促进瑶绣事业的发展,连南县2011年制定了《连南县瑶族刺绣职业专项能力开发工作方案》,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5000人的瑶族刺绣职业专项能力培训,在已落户建设的“广东瑶族博物馆”带动下建立起“岭南瑶绣文化旅游”产业链,擦亮连南瑶绣品牌。   连南的瑶族服饰刺绣是用手工在靛蓝色的布上进行挑制,反面挑花正面看,但瑶族刺绣图案纹样多以几何形为主,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这里的瑶族只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所以瑶家祖祖辈辈以口述手传的方式传承瑶族服饰刺绣工艺。通过挑花刺绣纹样通过叠加、去减等方法,变换出许多的自然景象和动物形象如日、月、山、河流图纹,鱼纹、牛角纹、龙角花纹、松树纹、马头纹、小鸟纹等和象征皇权的盘王印等图案。瑶族服饰刺绣以大红或深红的绒线为主调,再用以黄、白、绿、蓝、粉红丝线作镶边,与底布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衣裙、背带装饰得很精美鲜艳。挑花刺绣艳丽多姿,富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特色。

其他热门特产推荐

热门城市推荐

友情链接